首届“人民·大公”湾区智汇政策圆桌会在深圳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纵深推进迈向全新发展阶段,如何以政策创新赋能新发展已经成为三地的紧要课题,5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创办的首届“人民·大公”湾区智汇政策圆桌会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数十名代表齐聚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前海院区,共话“全面提升湾区发展创新力的政策供给与创新”,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公共政策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扎实推进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服务大湾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创办“人民·大公”湾区智汇政策圆桌会。大公就是人民,人民就是大公,天下为公,“公”就是人民,首届圆桌会议聚焦公共政策,恰是题中应有之义。学校愿同各位一道,将圆桌会打造成为政府部门、学者、社会各界参与,汇聚湾区政策创新群力、创新样本、创新智慧的重要平台,通过政策设计者、制定者、执行者、受益者、需求者联动推动高质量政策供给,以湾区智慧成就中国方案,以中国方案助力全球发展,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篇章。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积极推动政策体系与制度框架的创新性变革,是全面提升大湾区发展创新力的有力保障。在国家战略维度,大湾区应以创新智慧将“制度差异”转化为“治理优势”,为“一国两制”实践探路、为国家战略落地架桥,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区域治理新模式。在区域发展维度,应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的跨境流通障碍,让大湾区真正成为吸引各类创新资源自由涌动的“强磁场”。在全球竞争维度,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大湾区要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制度创新上敢为人先,在数据跨境、绿色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率先形成“中国标准”,让世界在湾区实践中看见中国制度的开放张力与创新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公共政策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鹏发布研究报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础,设立中国式治理现代化政策创新先行试验区》。报告指出,在国内众多发展区域里,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础设立中国式治理现代化政策创新先行试验区,既缘于其独特的治理禀赋和基础,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需求,更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创新载体。建议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组织架构、推动区域治理融合、加大对试点改革支持力度、积极总结试验区探索经验,为推动中国式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随后,“大湾区发展与公共政策创新”“大湾区发展与经济政策创新”“大湾区发展与科技政策创新”“大湾区发展与社会政策创新”4场圆桌会议举行。专家学者们就系统性制度创新经验的跨域互鉴、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政策创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创新环境、产教融合、城市群层级竞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林尚立在会议总结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要以建设“大市场”推动人、物等要素的平行流动,以管理高端化、服务高端化、人才高端化加强对区域发展的高端带动,以推动政策协同、标准互认实现区域间发展动能的转化互动,凝聚各方智慧、研究各种方案、建言国家推动,服务大湾区成为新时代的“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为以公共政策创新推动国家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人民·大公”湾区智汇政策圆桌会将深入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的研究优势与传媒力量,发挥好智库咨政服务作用,汇聚学界、政界、商界等社会各界智慧,定期评估中国公共政策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总结中国公共政策创新的经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政策创新与大湾区融合发展深度结合,为激发公共政策创新活力、完善我国公共政策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力量。
【供稿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
【频道编辑】周丽娜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